《兰亭序》到底好在哪里
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作品,相信很多人马上会脱口而出:《兰亭序》啊。如果你接着问它好在哪里,他们可能会说:天下第一行书啊。如果再接着问为什么《兰亭序》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,估计聊天到此为止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《兰亭序》到底好在哪里。
《兰亭序》的伟大可以用四个词概括:文章美、用笔精、结构美、章法美。用一句文艺的话概括,就是它“留下惊鸿一瞥的瞬间”。
文章美
伟大的书法作品一般也是一篇好的文章。作为入选语文课本的《兰亭序》,其文章之美自然不必多说。它大概在阐述一种“欢愉过后的怅然若失”,体现了一个50岁的男人对人生、社会、宇宙的思考。魏晋人士大概可以分为三类:一类追求生命的长度,所以嗑药、喝酒;一类追求生命的密度,所以嗑药、喝酒;另一类则把精力投入到建功立业当中。很难说王羲之属于哪一类。他有些纠结,前段写景一派仙境,毫无人间痕迹,语言优美凝练。面对山川美景,对生命的美好开始留恋,不禁悲从中来,又变得有些沉重,前后过渡的如此自然巧妙。
用笔精
由于我们平时看到的《兰亭序》尺寸都较小,字的细节无法看到。倘若我们把每个字放大的话,那就准备尖叫吧:每个字都写得如此精致,每一个字的起笔处,虽然细如发丝,却都很富有弹性,不飘浮,不纤弱,说明王羲之掌控毛笔的能力和用笔的协调不是一般的高。
《兰亭序》精致到了什么程度?定武兰亭后面有一段赵孟頫的跋,写得也是无懈可击,一笔不用改。但是为什么说它不如兰亭?
因为兰亭精致到了开始粗糙的程度。艺术就是这样,为精致而精致只能是工艺品,艺术品恰恰是要有遗憾的。那些破笔、缺笔恰恰折射出它的艺术光芒。
结构美
以第二个“和”字为例说明王羲之的功力。
如果把第一个撇延伸一下,正好和第二笔起笔处在一条斜线上。
第一笔的起笔和下面的竖画、撇画也正好在一条线上。
右边的“口”和左边的横画,同样也在一条线上。几乎形成了一种几何美。
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20个“之”字没有一个相同。
章法美
兰亭的章法美几乎超出了常人的认知范围。里边的每个字都不是孤立的存在,和上下左右都有关系。
“永”字的捺画很长很重,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向右下方牵引;“和”字的横画本来可以写短,但是写长后,牵引的方向就跟永正好相反了;“九”字开始向两边扩张;“年”字粗壮的竖画把牵引的方向改向下;“岁”的戈钩和“在”的左撇则有分别向右、向左牵引。于是就这么左右开弓、上下对齐、一摆一荡,在动荡中又趋向平稳。
“引”字一般我们不会写得这么开,而且“弓”字还微微向左倾斜,“竖”向右倾斜;下面的“以”字左右离得也很远,要是给外国人看,一定以为是俩字。但是当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时候,奇迹出现了。“以”的左边和上边的“弓”是对牢的,右边和竖是对牢的,中间的空白就连在了一起。古人认为这空白中似乎有滔滔江水流过。
这是上下呼应。还有左右的呼应。
“所以……”这一行,“游目骋怀足”五字写得很黑、很重,下面的“以”突然变得很细、很小,离上面的“足”和下面的“极视”都比较远,所以这个“以”显得很孤单。
但是到了第二行,“夫人”两字相比上下突然变得细了,而且捺笔都伸向了“以”字,这样右边的“以”字就不会显得孤单了,三字跨行融合到了一起,由此可见王羲之随机应变的能力之强。
以上四点,文章美、用笔精、结构美、章法美,使得《兰亭序》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。所以我们就能理解,为什么王羲之后来反复写,写了N遍M遍,就是达不到第一次的水平。